最新资讯
菌物医疗健康产业现状与发展方向
药用真菌虽种类有限,但应用病种广泛,即便不计中药复方内所含真菌的作用,它已涉及医院各重要病科与人体各有关系统。不少品种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已多研究用于抗癌、消炎等方面。近年来,药用真菌的抗病毒作用也备受关注,更已有关于药用真菌抗非典、艾滋、禽流感病毒等病毒有效的报道,令人兴奋。希望从药用真菌新品种和药性菌质中研发出类似青霉素初问世般影响世界和人类的新品种来,尤其是对付目前还缺乏有效治疗、满意药物的疾病如病毒性、免疫性疾病(癌症等)等应作为我们攻坚的重点。
事实上,可以说目前已经研究总结出很多的野生药用真菌配方,来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和现代病,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是因为相关科研体制、医疗体制、药物审批体制等一系列体制性问题的限制,还有很多的已知疗效的药用真菌因为没有能够上药典,没有被权威机构所承认,致使其研究发展和推广使用缓慢。在此,我们还要呼吁,相关职能部门必须调整各种鉴定审批和药品使用等政策,让更多的真实有效的药用真菌来发挥其独特的医疗作用,为人类提供更多的医治服务。
相关基础较好 专业力量薄弱
(1)相关基础较好
我国具有发展药用真菌事业的良好自然资源和条件,并且所需要的其它相关基础也发展良好。
①自然资源与条件良好。我国面积辽阔,气候、地形、生态条件复杂多样,树木种类繁多,真菌资源丰富,因此开发潜力巨大。
②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这不论对传统的还是新发展的药用真菌研究、开发、应用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它既是宝库又是工具更是指导,目前需要注意研究新开发药用真菌与真菌药物的性味功能及与化学成分得联系。
③食用菌事业发展迅速。中国食用菌事业发展较快,对药用菌有辅助促进作用,如可发展食药兼用的品种如大量药用灵芝(多产自各地的食用菌培养场),但需要注意品种退化问题。灵芝人工栽培后,退化就很严重,高科技是不能产生药理作用的,一些企业一动就说用了多少高科技。
④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国内外现代制药事业的发展所需的工艺、化学、药理、毒理等学科的进展也有助于药用真菌事业的发展与提高。1985年我国第一次颁布的国家新药审评办法,对真菌药物有了定位与规定等,这就促使研发药用真菌必须应用现代有关的科学技术,这对药用真菌的研究开发与提高都是有益的,但是也同时对药用真菌作为中药使用进行了很多限制。
(2)专业力量薄弱
①专业人才稀缺。现有的药用真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缺失不健全,人才稀缺,当今大多数菌物工作者不甚了解药,而药物工作者也多不熟悉菌,中医生了解药用真菌的更少,必须三方互相交流学习,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解对方的相关基础专业知识,初步掌握药用真菌的分类、药理、病理才能真正的对药用真菌有所了解,也才能够使用和发展药用真菌科学。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高校开设药用真菌相关专业或课程,培养各级药用真菌人才迫切需要早日提上议事日程。
②科研机构较弱。我国真菌学的研究重点还多在形态分类等方面,而真菌的生理、生态、化学、临床医疗等研究还很薄弱,使药用真菌的基础研究增添很多困难。国内缺少全能性药用真菌研究单位,现有的少数几个药用真菌研究单位,大多从属于医药研究或生物科学研究大单位的一个部分,实力不强,条件有限,只能靠内外协作进行研究,速度慢、问题多。很需要加强、健全现有的能进行真菌各学科研究的高级研究单位和成立药用真菌专业性的研究单位。
③行业单位后劲不足。现在涉及药用真菌的企业可分为三层类型。基层单位:指大多数药用菌如灵芝、茯苓等培育场或也兼营食用菌的企业,这类单位数量多,但它们一般都是研发条件和技术力量不足。中间单位:大多由前者发展起来,除仍具有从事人工栽培的能力外,他已有对有关产品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能力,甚至有开发生产保健食品的能力,总的看来它的数量不多,在国内分布也不均匀,但它是有发展希望的中坚力量。上层单位:指经正式批准的以真菌药物为产品的制药企业,其中收购真菌子实体进行深加工或进行液体发酵、固体发酵生产的药厂都有,但数量很少,实力一般,其中多数尚待GMP认证。企业的发展要有好的产品,好产品出自好的研究单位,好的研究单位必须有好的人才。
北京千菌方菌物科学研究院
京ICP备17000791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