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参考
陈梅朋
陈梅朋1902
陈梅朋(1902—1968),男,汉族,湖南郴县人。生于1902年,卒于1968年,享年66岁。食用菌专家。
陈梅朋1919年毕业于法国都鲁斯大学农学院、中法大学陆汉克学院,后在德国史都德卞得研究院从事食用菌研究工作,是中国第一代从事食用菌研究的专家。
1950年,陈梅朋先生担任上海市农业试验站(上海市农科院前身)农业技术专家,1956年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60年任食用菌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副研究员,上海市园艺学会副理事长。他对我国食用菌和药用菌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5年,陈梅朋研究双孢蘑菇的制种和栽培技术,1956年应用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的方法获得蘑菇纯菌种,改变了我国蘑菇栽培一直依赖进口菌种的局面。酵后栽培蘑菇并获得成功,为我国双孢菇栽培就地取材、培技术的一大创新。1957年他首次以猪牛粪代替马粪与稻草堆制发大面积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这是我国蘑菇栽
1957年,陈梅朋先生开始研究银耳生产,经过4年的努力,1961年终于分离出银耳纯菌种和伴生菌种,解决了银耳纯菌种的制种方法,并培养出银耳子实体,使我国人工驯化银耳首次获得成功。然后他又研究银耳的木屑栽培方法,使银耳出耳率、纯度大幅度提高,这项研究1978年在E海市科学技术大会上被授予重大科研成果奖。
1957年,陈梅朋先生又进行了香菇纯菌种的培养,次年正式生产香菇母种与原种。并试用木屑代替原木栽培香菇,研究了香菇生长对水分、温度、湿度、树种等要求。1959年冬,陈先生以上海市农业试验站名义发文与龙泉县食用菌实验场合作,进行了27个阔叶树种的出菇对比试验。1960年木屑代替段木栽培香菇试验获成得功。该技术为缺乏森林的地区生产香菇开辟了新的途径。另外,1956年他还首次利用稻草试种草菇并获得成功。1957年他采用木屑瓶栽糙皮侧耳获得成功。在药用真菌研究方面,1959~1960年,他首次在国内分离出赤(灵)芝和猴头菌纯菌种。1960年开始赤芝和猴头菌的驯化和人工培养研究,为国内开发利用药用菌提供了新途径。
陈梅朋先生在担任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期问,还承担了上海郊区及全国食用菌的生产推广工作。1957年开始,他在上海办起了各种类型的食用菌技术培训班,以后又把培训工作推行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各行业和基层单位。在短短的几年中,在全国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食用菌技术队伍,从而将国内的食用菌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在他的组建下,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从单一的蘑菇起步,发展到从栽培到育种包括食用菌、药用菌十几个菇类的专业化科研机构,对全国食用菌科研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2007年,在中国食用菌协会成立20周年之际,他被追认为中国“食用菌产业贡献者”的荣誉。
北京千菌方菌物科学研究院
京ICP备17000791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