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参考

硫磺菌

基本信息
所属分类:
代表菌物
发布时间:
2019-10-18
浏览量:
没有此类产品
描述

【中文别名】黄芝、金芝、鲑鱼菌、硫色菌、树鸡、硫磺多孔菌、硫色多孔菌等。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于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等地。

【性状介绍】子实体大型。初期瘤状,似脑髓状,菌盖覆瓦状排列,肉质多汗干后轻而脆。菌盖宽8-30cm,厚1-2cm,表面硫磺色至鲜橙色,有细绒或无,有皱纹,无环带,边缘薄而锐,波浪状至瓣裂。菌肉白色或浅黄色,管孔而硫磺色,干后褪色,孔口多角形,平均每毫米3-4个。此菌的重要特征是子实体瓦状排列,硫磺色。

【生长环境】生于柳、云杉等活立木树干、枯立木上。引起木材褐色块状腐朽。常生长在香菇段木上,被视为“杂菌”。

【成分药理】①可抑制小白鼠肉瘤S-180的生长,并延长动物的生存时间;可抑制小白鼠肉瘤S-180的生长;子实体热水提取物抑制小白鼠艾氏癌的生长。对小白鼠肉瘤S-180和艾氏癌抑制率分别为80%和90%。②子实体含有丙氨酸、亮氨酸等多种氨基酸,麦角甾醇、24-methylcholesta-7,22-dien-3β-ol、24-methylcholest-7-en-3β-ol、24-methylcholestan-3β-old等甾醇类化合物。还含有蛋白多糖(PPF)及D-葡聚糖等多糖和齿孔酸(eburicoic acid)。子实体中含多糖、多种胞外游离氨基酸、球蛋白、白蛋白、醇溶谷蛋白、β-1,4-葡聚糖内功酶。③此外,菌丝壁中还含有(1→3)-α-D-葡聚糖和甲壳质。④子实体多糖(PPF)iv,可增加羊红细胞诱导诱导的小白鼠脾细胞中空斑形成数目。⑤此菌产生齿孔菌酸(eburicoic acid) 可用于合成甾体药物,是治疗艾迪森氏病等内分泌疾病的重要药物。另外还产生甜菜碱(betaine)、胡芦巴碱(trigionelline)和(γ-hutyro-betarine) 、3β-羟基-8,24-羊毛甾二烯-21-酸、龙虾肌碱等生物碱。

【性味功用】甘,温。抑制肿瘤,补益气血,主治气血不足,增进健康,抵抗疾病,治疗体力虚弱等,经常食用对人体可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是治疗乳腺癌、前列腺癌,爱迪森氏病等内分泌疾病的重要药物。

上一条
金 耳
下一条
蜜环菌

北京千菌方菌物科学研究院  
京ICP备17000791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